荆门建筑工地洗车机 Arthur Molella和Simon Joss:新城与老城都得要兼顾 美国史密森学会Lemelson研究中心主任Arthur Molella表示,新的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作用,但对于传统城市的生态化改造也应该得到各国**重视。传统城市消耗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能源,只有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才能解决2000年以来**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Simon Joss表示,对生态城市的讨论不应局限于新建城市。经过对**79座生态城市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生态城市都是在老城区基础上扩建和修复后形成的。传统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压力与人口压力的迅速增加是这些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共同因素。 唐丁丁:好经济政策就是好环境政策 “一个好的经济政策就是一个好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唐丁丁说,中国推动可持续消费的主要手段与措施主要包括, 一要大力推行中国环境标志制度,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污染、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把消费者手中的钞票变为环境选票。 *二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是实施**绿色采购制度。 三是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 最后,中国还要实施绿色贸易政策,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或减少资源类产品和能源性产品的出口,以促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 杨保军:评价指标不搞一刀切 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生态城市的指标,学界一直在研究,公认的21世纪以来)还没有。我认为至少有几个指标,对我们衡量城市是否生态是离不开的。首先是碳排放,生态的城市应该是有利于减排的,在能源的利用上,要尽较大可能地去使用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化学能源。其次是当地就业率,要让老百姓尽可能方便地就业和生活,当你考虑他有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的时候,还要考虑就业岗位的提供。生态城市,一个较重要的特征就是尽可能短距循环,运用技术手段,排斥大规模,崇尚小,排斥自上而下,崇尚自下而上的理念和行动。当然绿地的指标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循环利用等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指标。可是,到2013年常用的指标中恰恰没有容积率的指标,没有人说容积率达到多少,就一定是生态的,或者是小于多少就一定是不生态的。恰恰从生态的本原来看,要求的是适度的密度,如果密度太低,是不生态的,是对资源的浪费。借鉴生物学的观念来看,如一个森林里,如果只有一头羊,这个物种很快就会灭绝的,但是同样一块草地上,过多的羊也会灭绝,因为它吃完以后不能再循环。那么,对于城市来说,这个恰当的密度又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说交通组织方式、管理水平等,甚至包括这个地方让人是不是感觉到舒适、宜人。